远交近攻是谁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是战国时期范雎提出的,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以下分享远交近攻是谁提出的。
远交近攻是谁提出的1
“远交近攻”的战略,是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的。
重大的战略意义
远交近攻的战略意图是,结交与秦国不相邻的、远处的齐国、燕国,与之结成同盟友好的关系;共同进攻与秦国相邻的、近处的赵国、韩国、魏国和楚国,从而达到蚕食土地扩张疆域的目的。
远交近攻的策略,保证秦国发动每一场战争,最大限度的扩张秦国的土地疆域,达到不断蚕食山东诸侯、进而统一天下的最终目的。
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对外战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路线和物质基础。
提出的背景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年—前251年),是历代秦王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然而,在秦昭襄王在位的前三四十年中,秦国朝政由其母亲宣太后主政,秦昭王并无实权。宣太后的两个弟弟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以及两个儿子泾阳君嬴芾和高陵君嬴悝,在宣太后的庇护和纵容之下,成为权倾朝野的秦国四贵。
秦国四贵置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不顾,肆无忌惮的敛聚财富,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而且私下培植势力,指挥秦军为自己的利益征战。当时表面上强盛的大秦帝国,其实暗地里危机四伏!
一代奇才范雎
从魏国逃难到咸阳的一介布衣范雎,以其大智大勇,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对外战略,明确和统一了秦国的'战争意志和战略目标;之后又冒着杀头甚至诛灭九族的危险,进谏秦王废弃太后专政权力,驱逐擅权的秦国四贵,稳定了朝政。
一代奇才范雎,凭借一己之力辅佐秦昭襄王,一方面驱逐擅权的秦国四贵,稳定了秦国朝政,另一方面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扩张战略,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的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后世有言:“四海齐锋,一口所敌,张仪、范雎亦足云也”。
一代奇才范雎,真乃名副其实也!
远交近攻是谁提出的2
远交近攻战略是战国时期范雎提出的。意思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出自《战国策·秦策三》。
战国时期,范雎本是魏国大夫须贾(ɡǔ)的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差点被打死,后在秦使的帮助下来到秦国。此时,秦昭襄王准备派兵攻打齐国。范雎向秦王上了一道奏章,秦王便在离宫接见了他。
范雎主张“远交近攻”策略,他认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领地。这一策略得到秦昭王的积极推行,并任命范睢为相(xiànɡ)。范雎以“远交近攻”的策略,稳住了齐国,将韩、魏两国迅速击败。
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远交近攻”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远交近攻是谁提出的3
远交近攻是谁提出来的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议秦国将地理位置离的最近的韩、魏两国作为秦国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距离稍远的齐等国保持良好的联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顾虑。这个策略使得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了秦国的大统一。
远交近攻的来历
“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
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发展的特别快。于是,秦昭王就开始了他吞并六国的计划,把六国都给吞并,自己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出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齐国。范雎见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就是“远郊近邻”的策略,劝说秦昭王不要轻易攻打齐国。范雎对秦昭王说:“齐国的实力很强大,而且离秦国又非常远,攻打齐国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必定会经过韩、魏两个国家。军队派少了的话,难以取得胜利。
但是军队多的'话,就算打胜了秦军也无法占有齐国的土地。不如先与齐国进行结盟,再攻打邻国的韩、魏,然后逐步进行推进。”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先攻打韩、魏,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进行结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动去跟齐国进行结盟。
以后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继续坚持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远方的齐、楚两国进行结盟,首先攻下了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了赵国河燕国,统一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国,平定了南方,最后才对齐国进行用兵,齐国也被收入囊中。就这样,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