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读后感,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传统文化几千年不断,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的价值,我们每次阅读完一篇文章,心中都会有新的收获,以下分享传统民俗读后感。
传统民俗读后感1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能接受的定义,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着争议。早在二三十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胡适之先生,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的是梁漱溟先生,各有一众拥趸,彼此互不买账。即使到了如今,有了兼容并包的觉悟,却仍未有很好融合。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和“文化自信”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兴趣,比如在非遗、诗词、民乐、昆曲等方面引导。
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对于年轻父母,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3岁就开始学英语,4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刷奥数,而对于国学的启蒙,则不知道要晚多少。或因其无用,而浅尝辄止。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
《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体现了祖先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适合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思想要素。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历史的传承中吐故纳新,才能有所开拓创新。因此,“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的庄严任务”。
传统民俗读后感2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人物或事迹。他熏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养,它感染了多少位伟人的心灵他点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这个假期,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民俗精神的传统故事。其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买来了许多梨,当孔融挑梨时,他却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父亲感到十分惊讶,孔融确认为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弟弟一起吃才对。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意义深远。给我的感受,却十分深刻。我们也要学习孔融这样的`精神,遇到事情要处处想着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一来,你损失的不仅是表面的物质利益,但是精神品质上的“破产”,而孔融,因为具有这一良好的品质,如同挖到了金矿一般,从此便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视。
再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是否与四岁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无缺损的书,正在和妹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呢!这本完好的书,在我们兄妹俩手中,夺过来,抢过去。
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书便落入我的手中。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妹妹却趁机从我的怀中抢来过去。我生气了,紧紧的抓住书,用力不放。但是,只听见“咔嚓”一声,书被撕成了两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书的“尸体”,再看看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让梨了,我都这么大了,还为了一本小小的书,与妹妹争夺,实在不应该。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希望大家像孔融一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到那时,争执便没有了,吵闹也消失了,人生都变得有爱了,世界变得多么和谐!
传统民俗读后感3
弘扬中华美德,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首先反映在语言上。有一句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谦虚恭敬,文明高压的语言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影响他人,净化社会。
但是还有很多人傲慢无礼,说话粗野低俗,这样不仅说明个人缺少教养,有很容易成为惹是生非的祸端。所以我们要学会礼貌用语,简单的礼貌用语有“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做一个文明的接班人。
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还体现在行为中,而我们的行为应该是谦虚、恭敬、彬彬有礼的。一个人的文明行为反映了其品德修养。赫尔岑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有:遇见他人时,礼貌地点点头或问候;与人分别时,礼貌告别;遇到老弱病残孕者主动让座并给予帮助;等等。我们的行为要文明,要做一个文明的接班人。
我国的,拥有者恰到好处、堪称完美的交外礼仪,为外国友人称道,“他甚至被马歇尔称为:世界一流的外交官。”一天,前去机场送别外宾。机场上,宾主双方亲切握手、拥抱、告别……目送外宾进了飞机舱门后,部分随行人员准备离开,三三两两往大门走去。本来正满面春风地站立着,静等气机升空,可回头一看,脸色大变。但他马上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吩咐身边的秘书把撤去的随行人员叫回来。
始终笔直站立,目视飞机起飞,渐渐远去……随后,转过身来,对那先失礼的随行人员所:“客人还没走,机场已经没人了,人家会在吗想?你们是不是不懂得外交礼节?那好我来给你们上课。”声音不高不低,说话不紧不慢,讲起了基本的外交礼节,“按外交礼仪”,主人不但要送外宾登机,还要静候飞机起飞,飞机起飞后也不能马上离开,因为飞机还要在飞机场上空绕圈……”
待人接物的真诚,谦逊与礼貌,赢得了国内外人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向学习,学习他的文明,他的礼仪,这样才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美德。
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意识到文明的美和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着许多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校道上,垃圾随处可见,不文明的语言也不绝于耳,在花园里,有的同学为少走几步路而直接从草坪上踏过。可见,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提高文明意识;做一个文明的接班人。
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来;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是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彻彻底底地失败了,因为你已经忘记了做人的准则。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文明,有礼貌的接班人,每天都与古人的智慧碰撞,学习古人的礼仪,以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