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节日 ,我国拥有多个的传统节日,而且这些传统的节日在中国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特别是饮食文化更是不同,下面来看看中国传统的节日 。
中国传统的节日 1
1、春节
春节历史悠久,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人们常说但是过大年、过年就是这一天。现在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上元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自古以来元宵节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等,是民间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土地诞)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古老的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社日节我国民间习俗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5、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此外这个节日在汉代以前时间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6、寒食节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旧俗中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个节日,时间是在清明节前1-2天,在古代日期并不固定,有说在清明节前一天,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在大多和清明节过。
7、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其习俗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此外,清明节的时间为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
8、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汉代前为干支历午月午日,汉代后演变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中国传统的节日 2
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龙抬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青龙节亦称春龙节,春耕节,万神都会、土地神诞日。
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
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是古人向龙族祭祀的,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中国传统的节日 3
清明节历史由来
其实清明节在中国历史上相当悠久,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清明节的雏形,那个时候的清明节以“踏青祭祖”作为主要活动形式,在每个地方有着不同的叫法,有的地方叫做三月节,有的地方干脆就叫做踏青节了。清明节在中国完全形成南北统一其实还是要从东周时代的一个传奇故事说起。
东周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浪在外,因为缺少食物快要饿死了,是介子推偷偷的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煮汤喝,这才救下了重耳一命,也才有了后面的春秋五霸晋文公。
但介子推这个人一直都不爱慕虚荣,在苦难的时候可以帮助重耳,舍弃自己性命,等到重耳发达之后他却又拒绝重耳高官厚禄的赏赐。
名利钱财对于他们这种自视甚高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所以介子推一直都在拒绝晋文公重耳发达之后的赏赐,最后重耳忍无可忍,找到了介子推隐居的`大山,使用“放火烧山”的计策想要逼迫介子推出山,结果没想到的是介子推宁愿活活被大火烧死,也不愿意自己的名节受损,最后重耳看到被烧死的介子推痛哭,明白了自己不应该强人所难。
也知道是自己仗着国君的威势逼死了自己的恩人,从此以后重耳就在晋国国内下令,在介子推死的这一天不准吃熟食,并且自己带头在这一天吃生冷食物,因为每次在这一天吃熟食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被烧死的介子推,所以那一天演变成为了后来中原地区的“寒食节”,寒食节其实就是清明节前一天,最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变成了如今的清明节。
02清明节的天文原因
说到清明节之所以和其他三大传统佳节不同,唯独他使用阳历的原因,就要给大家说一下阳历和阴历之间的差别了,阳历其实是中国古代以太阳运行 周期来制定的历法,而阴历则是以月亮作为运行中心制定的历法。阴历之中的每个月第一天是看不到月亮的,所以中国古人将这一天叫做“朔日”,每个月的中旬也就是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所以叫做望日。
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根本的农业社会,农业发展是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所以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围绕保护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来进行。
对于农民和农事来说,什么时候开始播种、什么时候开始施肥、什么时候开始收获、什么时候开始储存都是相当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规范,我行我素,那对于中国农业将是相当不利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需求,所以指导农业发展的天文历法出现了。阴历最先制定出来,后来才制定出了阳历,经过历朝历代的对比
中国人发现阳历是最适合农业耕种的需要的,所以根据太阳的运行情况制定出来了阳历来知道农业生产,这就有了之后著名的二十四节气歌。可为何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却依旧是以阴历为主呢?
阴历为主是某个时期,阳历也曾经占据主导,在阴历和阳历完善之后的中国实际上是太阴历和太阳历结合使用,用太阳历指导农业生产
用太阴历知道日常生活起居;中国盛行的农历实际上是太阴历和太阳历二者结合的历法,单独说他是阴历不够严谨,而民间又将西方公历看成是农历的对立面,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以为西方公历是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