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怎么填籍贯
籍贯怎么填籍贯,籍贯,即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指的是祖籍地,为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 ,籍贯详细指的是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下面来看看籍贯怎么填籍贯。
籍贯怎么填籍贯1
籍贯填写流程如下:
1、 首先填写你的出生所在省份,比如江苏省
2、 写完省份后,写出生所在省份的城市名,比如南京市
3、 接着填写出生地的县级或区级名称,玄武区
4、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5、 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自治区/省/直辖市+自治县/县/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6、 也存在着特别的情况籍贯从母系的,与社会大多数从父籍并不相同,对此需要因事而异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的籍贯填写与一般地区的籍贯填写有所差异,填写时需要小心填写,避免出错,闹成笑话。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籍贯。因为祖籍,能代表一群人的特征、习惯、文化精神等等,祖籍地使一个可以间接知道一个人大概的情况的。比如说,想要了解某个人时可以从他的祖籍下手,毕竟祖籍里也保留了许多历史痕迹,通过祖籍可以大概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祖籍多多少少都会沾点某个地方的特色或者特征。
法律依据:“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是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的解释,公民的籍贯应登记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籍贯怎么填籍贯2
看到籍贯,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大多数人都简单理解为所谓籍贯就是自己老家的地址。
但籍贯跟祖籍完全是两回事,那籍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填写籍贯?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一一解答一下。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籍贯?
所谓籍贯,根据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有关事项的通知》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规定:
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简单来说,婴儿的'籍贯就是他出生的时候祖父的户口所在地。
如果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登记本人的出生地。
由此可以看出,籍贯主要跟祖父的户口所在地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的祖父在湖南长沙出生,祖祖辈辈都在湖南长沙,他的祖籍就是湖南长沙。
但在这个婴儿出生之前,他的祖父搬到广东深圳居住了,户口也随之迁到深圳居住,那这个婴儿的籍贯就是广东深圳,而不是湖南长沙。
接着再来看下,为什么要填写籍贯?
有人说之所以要填写籍贯,是为了让大家记住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忘本,其实籍贯设立的本意并不是这个目的。
我觉得籍贯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籍贯开始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正是我国人口流动比较频繁的开始,很多人都在全国各地流动,在这种背景之下,人跟户口分离,人跟祖籍分离很正常。
而当时有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特别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时候都要进行政审政,审就会追溯到父辈,甚至爷爷辈,还会特别关注你是来自哪里,你是哪里人。
为了配合这种特殊的就业环境,所以当时在户口登记的时候都会填写籍贯很正常。
另外填写籍贯也有利于对流动人口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有一些人跨省工作之后,就可能把户口迁到外省去,这时候他的儿女出生的时候就必须填写籍贯,我觉得填写籍贯更多是为了方便管理人口,方便统计人口的流动,为人口政策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实际上目前户口本上填写的信息就非常多,有很多信息大家看起来可能没什么用,但公安部门却要求必须填写,因为填写的这些信息可以方便方便公安部门对户口进行统计。
比如在户口本上填写籍贯之后,各地就可以分析出原住居民的比例,以及外来移民的比例等等。
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人口的流动方向、流动特点,从而为各地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政策提供参考数据。
假如户口本上不填籍贯,只按照当前所在地址填写,那就没法具体统计到哪些人来自哪里,人口的流动特点等等。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我们自己的一些推断,至于填籍贯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我们也没看到有关部门做过解释或者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所以我们只能按自己理解去推断。
至于企业以及一些机构在填写信息的时候也要填写籍贯,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吧。
以前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其实对地域还是有一些要求的,比如有一些企业就明确要求某个地方的人不录取,所以他们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如果发现有某一个地方籍贯的人员,他们就有可能首先排除,这其实是一种职场歧视。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籍贯的到底有没有意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户口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我国之所以要填写籍贯,这可能是跟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流动比较多有很大的关系。
但随着人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人口管理联网的不断完善,现在想要查一个人的信息,想要统计人口的动向,其实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具体的数据,所以籍贯对于管理人口,统计人口意义现在其实已经不是很大。
相反,籍贯的存在反而有可能让大家产生很多误解。
比如很多人在填写籍贯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填哪个地方,好多人都可能乱填。
再比如目前各地填写籍贯的时候,只能填写父亲一方的,也就是必须填祖父户口所在地址,如果不知道祖父所在地址,那只能填父亲籍贯的地址。
籍贯怎么填籍贯3
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籍贯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外太祖父(或外高祖父或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外太祖母(或外高祖母或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1、一般填法: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2、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自治区/省/直辖市+自治县/县/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3、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怎么填写籍贯怎么才算规范,还不会填写,那就来看看这五个要点:
1、一般填写出生地。 写到县(区)一级就够了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区/县 。
比如:上海市浦东区。
或者:安徽省阜南县。
2、省市或者行政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
比如:上海(沪)
或者:浙江(浙)
3、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并不是你现在住的地方。
4、籍贯也不是你户口本的所在地。
如我们之前在湖南出生后来户口迁移到北京去了(那么我们的籍贯依旧是湖南的“湘”)而不是北京的“京”。
籍贯不是指身份证上的户口,而是指祖辈生活的地方。再举个例子给大家,如张三此前户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籍(曾祖父辈及以上)是湖南,如今户口从四川迁到了北京,那他的籍贯还是湖南。
5、籍贯一般都是从父籍,个别从母系的,这个就要因人因事而异了。
“籍贯”那些事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中国人对土地的复杂情愫,都流动在文化的血液里。
绵延几千年的“孝”文化,用姓氏和家谱,续写着乡土情怀,巩固着宗族认同。一代代黄皮肤,重“孝悌”,讲究“百善孝为先”,牢记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籍贯,标示着人生来处
以籍贯来称呼对方,是古代名人之间惯用的做法。
唐代诗人孟浩然,籍贯是襄阳人,时人称之为“孟襄阳”。民国初期,袁世凯被好友称作“袁项城”,段祺瑞被好友称为“段合肥”、黎元洪被好友称为“黎黄陂”。
现代的职场和熟人之间,也不乏这种地域标注。比如办公室里的“小山东”、“老北京”。
籍贯,维系着人与故乡的关系
两晋南北朝时期,华北世族因为动乱而迁居江南。他们并没有编入江南户籍(黄籍),而继续使用华北籍贯(白籍),甚至直接在江南划出一块,复制华北的地名。这些外来权贵享有各种特权,造成国家在财政、统治上的问题。因此,西晋、东晋多次实施“检籍”政策,强制将户口编入所在地,也屡屡引发白籍户的反抗。
国民政.府1931年制定《户籍法》时,就采用了“本籍”制度,规定“子女以父之本籍为本籍”。不管生于何地,祖父的祖父决定着一个人是哪里人。随着老蒋败退,这一做法也延续到了台湾。90年代之前,台湾举行选美比赛,一众美小姐都标注着河北人、辽宁人、湖南人,其实都是台湾出生的,标注的只是本籍,但维系着乡土意识。虽然后续国民党内派系.斗争,本土派逐渐掌权,消解了本籍制度。但今天回头看,本籍有着极强的家国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