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二字相信大家一定很是陌生,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呼,经络贯穿身体的每一部分,沟通身体上上下下的器官,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一词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1、经:经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干线,是主干,主要的通路;《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
2、络:络是经络系统中细密繁多,错综联络的分支;《说文》:“络,絮也,言其细密繁多。
清《医门法律明络脉之法络脉论》说道:“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自内而生出者,愈多则愈细小。
《灵枢刺节真邪》:“此必有横络。或指较小的络脉。意为:络脉也称横络 。
《针经指南》:“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意指经脉的位置较深,而从经脉横行别出位置较浅的分支则称为络脉。
浮络:浮络是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分支。在全身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它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孙络: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经与络相互贯穿,交叉穿插,共同构成人体经络系统,完成体内气血的运行,沟通的作用,将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皮肉筋脉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称经络。
经脉的位置:深而不见; 络脉的位置:浅而常见;
经脉的形态:粗大 ; 络脉的形态: 细小;
经脉的循行:直行(除带脉); 络脉的循行:纵横交错;
经脉的数量:主干 较少; 络脉的数量: 分支较多;
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络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
浅而常见的体表皮部络脉:体表皮肤所显现的深浅、大小纹理(横纹或斜纹);曾经有一位河北定州的中医师写的书,把浅而可见的络脉说成是皮表的毛细血管,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河北省卫生厅的一位领导以及网络上的几个中医人士还为其写了序。
人体体表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浮络、孙络、孙孙络,起着充盈皮部气血和调整皮肤毛孔开合的作用,向内传导外界风、寒、暑、湿、燥、热以及外力的击打、冲撞等侵袭的信息。
人体体表的皮肤外层分布了人体内所有经脉向外伸展的横络,就像在一块土地上把几种植物种植在了一起,各种植物数不清的根交合在一起,各自吸收着养分供养各自所属的植物躯干和枝叶一样;人体内的十二经和胰脏经脉等奇经八脉延伸到体表的细小络脉,随时将体外以及体表的各种信息向内传导到经脉以及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所以,当人体受到外界的各种伤害时,首先受伤的是守卫在体表的细小络脉,造成经络受病,继而影响气血运行,甚而随经内传,造成脏腑等器官受病。
经络的实质:千百年来,人们总想找到经络的实质,西医想通过手术解剖找到经络,找不到经络就不承认经络的存在,方舟子等人士找不到经络的所在就说中医是伪科学,实际上,经络是人体内外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是附着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上的无线网络,和人体内的气一样,如何摸得到呢?就像现代人们使用的手机等无线网络系统一样,相隔万里的两部手机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互相联系通话,可是,这个无线网络谁又摸得到呢?
经络以人体内外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为载体,附着于各个大小组织器官之上;经络和气体一样是无形的物质,也可以说是一种经络之气,是人体内外的一个无线的网络系统。
人体内的气以血液作为载体,助推血液运行;经络之气,附着在筋脉之上,气血行于内,经脉行于外,维护调节气血的运行;所以,经络之气分布、附着在人体内外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排泄肠道、输尿管道、生殖系统等器官、气血、水液、津液、脂肪、肌肉、骨膜、骨髓、关节、毛发、爪甲以及脑、颈、肩、臂、肘、腕、指、耳、眼、鼻、喉、唇、口、舌、牙齿、牙龈等等各个部位,起着内通外联、感应传导信息,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重要作用。
我们从“阿是穴或阿是穴区来说一下:阿是穴或阿是穴区的不定时、无准确位置的出现,正是体表络脉受到伤害,影响某局部气血运行或造成气血瘀滞的一种“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表现;所以,以疼为俞,以疼为穴的治疗方法,就是运用外力的物理作用产生的寒热等效应,激活络脉,恢复气血的运行,使气血畅通,通则疼痛消失,这个部位的`阿是穴区(疼痛区)也就不在了。
五绝指针疗法以轻盈的点打指法触及和弹动在皮毛之上,就可消除周身上下所出现的各种疼痛等症状,正是运用经穴区理论对体表的浮络、孙络进行微弱的刺激,激活疏通络脉,恢复气血的运行;以点打、点压、点揉、点擦、点振五种基本指法触及、弹动皮、血、筋、骨、肉五体部位的经脉和络脉,通过经络内传外联的关系,内传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可消除体内外各种疾病;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通过轻盈的指法在人体体表产生的物理效应,通过络脉内传经脉,力达五脏六腑,就可治疗诸多世界性疑难病症;五绝指针疗法治疗结石症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也证明了经络就在人体内外,附着在各个组织器官之上,形成了遍布周身的无线网络。
经络疗法可以有病治病,没有病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中医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理论,按照中医穴位和中医经络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按摩、足疗等方式进行引导,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治病的效果,使患者恢复身体阴阳和谐的状态。
中医经络养生疗法与普通的疗法区别于:第一,从手法上,普通的洗脚、按摩治疗只能到达皮、脉、肉,而经络疗法则可在此基础上深入到达筋、骨层;第二,从疗效上,普通的按摩只能达到放松效果,而经络疗法则可达到医疗效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中医养生知识2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中医养生知识3养生对于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的话,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很糟糕,所以我们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养生知识,比如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秋季中医养生知识。如果我们很好的了解到了秋季中医养生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自己在秋季的时候健健康康的。
生活当中的秋季中医养生知识是有很多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了解不到什么。比如我们在秋季的时候,是需要以养肺为要来进行养生才可以的。如果要养肺的话,我们不妨吃一些具有 ……此处隐藏19917个字……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鸭、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野菜,不但能健脾壮阳,也利于消化。
4、活动锻炼
室外锻炼,能吸收到更多新鲜氧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肌体更迅速更准确地调节好体温,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病毒;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肌体对食物中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起到防治皮肤癌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中医养生知识15每当到了夏季很多人都会有闷热,头痛头晕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暑热引起的。暑热怎么办?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暑热?中医学家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发现暑热可依靠一些食物进行食疗养生,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暑病系指夏天感受暑热所发生的多种热性病,一般多指中暑、暑温等病症。中暑的常见症状为突然晕倒,昏不知人,身热烦躁,气喘不语,大汗或无汗,或四肢抽搐。治宜急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之处,给服清暑、解热、开窍之剂。暑温主要表现身热口温,心烦面赤,汗多气粗,头痛头晕,或背微恶寒。治疗上若热盛者,以清泄邪热;伤津气者,以益气生津。
食疗方
1.消暑扁豆粥。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15克,木棉花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少许。将以上诸味慢火熬粥,以豆熟透为度。此方有清暑祛湿功效。可用做夏季常用之清暑饮料。
2.绿豆甘草粥。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将绿豆与甘草加水慢火煮熟,任意食用。此方能清暑利湿解毒。可解暑热及各种药物中毒。
3.绿豆粥。绿豆50克,慢火煮绿豆作粥,任意食用。有清暑、解毒、利湿功效。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
4.扁豆薏米粥。扁豆60克,薏米60克,加水煮成粥,每日2次服食。此方有健脾、清暑、利湿功效。可用作预防中暑。
5.竹叶粥。竹叶15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先煎竹叶、栀子,去渣取汁,入米煮成粥,下盐。任意食用。可清心解暑。治夏季秋季中暑口渴。
6.麦冬竹叶粥。麦冬30克,炙甘草10克,竹叶15克,粳米100克,大枣6枚。先将麦冬、炙甘草、竹叶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同煮作粥,随意食用。此方能益气和胃,清热解暑。适用于暑热口渴、气短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7.四色粥。绿豆、赤小豆、麦片、黑芝麻各等分,白糖或冰糖适量。先将四味加水共煮粥,候熟,将白糖调入,空腹温服。此方具有清热生津、利尿解暑功效。用于热病伤津,或暑热烦渴。夏日常服,有清热止渴、益胃养阴之效。
8.荷叶冬瓜汤。嫩荷叶1张剪碎,鲜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汤,汤成去荷叶,加食盐少许。每日服2次。此方对夏季低热、口渴心烦有较好疗效。
9.五味枸杞饮。五味子、枸杞子各50克。将五味子装在净纱布袋内,与枸杞子同煎,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加冰糖50克,代茶饮用。此方具有较好的养阴生津作用。适用于夏季天热而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者。
10.腐浆粥。豆腐浆若干毫升,粳米50克,同煮作粥,随意食用。此方有润肺胃、消胀满、下浊气、利小便作用,为暑天常用饮料,有清暑利湿功效。
11.银花粥。银花、北粳米各30克。用银花煎取浓汁去渣,再放北粳米加水300毫升,煮为稀薄粥。每日早晚温服,夏令尤为适宜。此方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夏令预防中暑,亦适用于各种热毒疮疡、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症。
饮食
中暑后应该吃什么盛夏时节,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人体内热量不易散发,热量积存过多,这样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因此,防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温之外,还要注意在饮食方面的调理。在调味方面可用醋、大蒜、生姜、芥末等酸、辛、香等作料,起到清瘟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的作用。夏天做菜可适当咸一些,因为出汗比较多,带走的盐分也多;另外,大量喝水也会冲淡胃液,所以,菜中适当多放些盐来补充盐分是必要的。夏季还可吃点生姜,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对心脏、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心跳加速,血流循环加快,汗毛孔张开,汗液排泄通畅,对防暑有一定的好处。
1.补充维生素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因此,可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2..补充蛋白质夏季人体营养消耗大,代谢机能旺盛,所以,要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又易于消化的食品;
3.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4.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5.多吃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6.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7.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中暑后不该吃什么
中暑后的'饮食四大忌,夏季,天气炎热,特别是进入盛夏后,空气湿度明显增大,空气流通性差,天气更加显得闷热异常。常在室外劳作的人们,很容易中暑。中暑后除及时采取治疗外,在饮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一,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第四,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